当前位置:
首页
>新闻中心>县区动态

千阳: 推进乡村建设行动 聚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

编辑:宝鸡市乡村振兴局 来源:千阳县乡村振兴局 发布时间:2023-03-31 15:38 浏览次数:

去年以来,千阳县把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,聚焦难点、分类施策,城乡统筹、全域推进,聚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。

一、规划引领,整县一体统筹。坚持把千阳发展放在全国、全省、全市和山区县四个坐标系中去谋划定位,统筹农区、城区、园区、景区四大区域为一体,聚力打造西部美丽乡村整县推进示范县。以“六大统筹”为引领全域规划。对标二十字方针、五大振兴任务,提出产业发展、基础设施、公共服务、乡村治理、环境整治、乡村人才“六大统筹”的思路,推动项目、资金、干部向优势产业、优先区域聚力。以“村分五类”为前提精准施策。坚持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、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,在全省率先将65个村划分为城郊融合(11个)、集聚提升(13个)、特色保护(6个)、保留改善(30个)、搬迁整合(11个)五类(其中6个村具有两类属性),精准施策,明确了政策指向、资金投向、工作导向。以“八金八银”为示范梯次推进。综合选定宝丰等8个村为八朵金花,千川等8个村为八朵银花,作为“六大统筹”的典型代表,优先配给要素,激励全县其他村立足优势、整体跟进。

二、生态塑形,环境整治先行。突出自然性、生态性、郊野性,全域统筹项目、科学布局设施,推进以“三污”治理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,探索形成的“335”模式省内推广,聚力创建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类县、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。围绕持续使用、推进农村改厕科学化,坚持公厕户厕双管齐下,推行A级标准、3A级旅游、卫生3种模式建公厕54座,推行粪尿分集式、三格无害化、集中下水道收集式3种模式建户厕,改造户厕占常住农户94.9%。围绕持续运转、推进垃圾处置无害化,坚持户分类、村收集、局转运、县处理,推行分类回购、集中填埋、高温热解3种模式,65个村实现全覆盖,垃圾减量化率95%以上。围绕持续改善、推进污水治理精准化,推行截污纳管、一体化处理、小型人工湿地、生物氧化塘、综合利用5种模式,设施治理33个村,综合治理32个村,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率达51%。围绕持续提升、推进村容村貌田园化,突出自然性、生态性、郊野性,形成了主干道路白杨成带、台塬田地果树连片、多彩乡村串线成景、四大门户绿地成园的乡村风貌,荣获中国白杨之乡。

三、基础强筋,补齐发展短板。规划布局一体化。规划“12320”城镇发展体系,着力构建以县城为核心引领、以两个工贸物流重镇为副中心辐射、以三个生态农业大镇为支撑、以20个特色村为示范的城乡发展总体布局,引领水、电、气、路、讯及物流向重点区域聚焦。城乡供水一体化。实施全域治水三年行动,建成“七站一司”城乡一体化供水网,集中供水率、水质达标率100%;四库联通、提水上塬等四大工程解决7万亩农田灌溉难题,冯坊河水库项目通过省级评审,成功创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。交通网络一体化。以融入关中副中心一体化建设为目标,建成“三纵四横七桥”交通网络,推进省道219低位隧道、千阳一级客运站项目,村村通公交、户户硬化路,建成全面覆盖、当日送达的县镇村三级寄递物流体系,成为“四好农村路”省级示范县。寄递物流一体化。着眼破解消费品下乡进村、农产品出村进城难题,坚持政府引导、市场主导、优势互补,综合邮政点多速度慢、公交站少运力强、快递量大范围小等因素,依托“3654”县镇村三级寄递物流体系(3个县级分拨中心,6个镇级分拣站,54个村级服务点),发挥寄递物流行业党总支部引领优势,引导邮政、“四通一达”等7家快递企业,推行服务托管外包、代投代送提成、寄递运输共赢模式,实现减费利民、安全运输、全面覆盖、当日送达。

四、民生为本,推进服务升级。坚持服务便民、政策惠民,让城乡群众享受到均等化、无差别的公共服务。以“内涵式”办最好的教育。规划城区“11235”、镇区“一校一园”布局,投资9400万元实施校区改建扩容等项目,普惠性幼儿园全覆盖,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,打造陕西教育名县。以“就好医”提高医疗水平。实施健康千阳战略,推进县人民医院迁建、县中医院改建项目,形成城区三医院、镇建卫生院、村有卫生室三级医疗服务体系,推行延时诊疗服务,推动医疗服务从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,创建国家健康促进县。以“高品质”优化社会保障。聚焦“一老一小”,启动“一园三轴四支撑”康养工程,农村互助幸福院、儿童成长家园全面覆盖。形成了“9073”(90%的老人居家养老、7%的老人社区养老、3%的老人机构养老)的格局,农村养老“千阳模式”在省市推广。

五、文明铸魂,强化乡村治理。坚持乡村治理与改革有机结合,推动治理系统化、规范化、精细化。以规范用权促自治。推行村级“小微权力”清单制度,明确了村干部的权力界限、决策程序、办事流程和办结时限,让干部依法办事、村务阳光运行、群众心里有底。以政法改革彰法治。制定统筹镇级政法力量“六条措施”,赋权镇党委、建强调处中心,构建县镇村“统分科学结合,三级有力处置”的社会治理体系,推动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、一揽子调处、闭环式解决。以移风易俗强德治。探索出“裕华半月谈”、“海峰说事屋”、“日常起居‘我’来管”、“一碗泡馍过白事”、“新风银行积分管理”等微治理案例,培育文明乡风、良好家风、淳朴民风,张家塬镇王家庄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。以身后事关怀聚民心。建成集遗体接送、丧属服务、追悼告别等于一体功能齐全的县殡仪馆,完善6个镇级社会事务服务中心,就近整合17个村级“红白事”大厅,形成“1617”县镇村三级综合性身后事关怀体系,实现服务场所、服务组织、服务力量全覆盖。

六、强化保障,健全机制体制。夯实主体责任。建立专班推进、清单管理、项目建设、共享共管、抓点示范五项机制,设立15个工作专班,6名县级领导主管主抓,清单式管理、节点化推进,责任化落实。强化项目支撑。围绕乡村规划、基础设施、公共服务等方面积极谋划包装项目,确保每项行动每年至少有3个项目支撑,2023年谋划入库项目88个,总投资11868.39万元。建立管护机制。构建“1+10”公共设施管护模式,建成7个镇管理所65个村管理站,选聘管护人员457人,常态化管护农村“十小”设施(通村公路、小型水利、农村公厕、农村幸福院、村卫生室、垃圾设施、污水设施、文化设施、体育设施、电力设施),解决村级公共设施无人管、管不好的问题。推行积分管理。建立积分制管理办法,对村民发展产业、遵纪守法、移风易俗等十个方面情况量化考评、挂钩分红,聚力打造“平安、便利、美丽、幸福”四型镇村,引导农民群众全程参与,共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。